巴特侬人体经络是怎样被发现的?-AnimiMotus

人体经络是怎样被发现的?-AnimiMotus
这是一个现代气功师练成内视的叙述,也许我们可以明白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返观内照之功初练功时就应重视,通常在练功中出现幻觉、幻景是功夫上升的反应,但照察内景隧道以逐步看到脊柱、脏腑、经络,以至亮光、明点在身上环流,才能反映功夫的深度。在气功态下,真气内动,站桩时可以出现千姿百态的外动并形成一种优美的动功,此种功因为能够自控,不失为一种好功法。但就站桩静坐的功力增长来说以不动为好,但静极生动的替身很难排除,因此站桩中出现颤抖、静坐中出现龟息等是自然现象。我们的祖先肯定是在修炼中发现了经络的存在,并慢慢明白了每条经络每个穴位的作用。也许并不必用多长时间古人就能明白经穴的作用,因为通过修炼人就会成为无所不知的大智慧者,一念之间就能明白各种事物的各种信息,这是我们普通人所无法理解的。那么我们现代所谓的发达医学是怎么证明经络的存在呢,下面是我在网上搜的一段文字:-1998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率先报道了对经络物质基础的研究发现,首次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验手段证明了经络穴位的形态学位置是在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之中.形成具有综合的复杂生理功能的某种生理结构。初步发现与穴位位置相对应的深层结缔组织结构中,富集有钙、磷、钾、铁、锌、锰、铬等元素。尤其是钙的含量要比非穴位的其它组织(骨骼除外)高数十倍至上百倍,而钙离子是重要的信使物质,在人体各种生理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还初步发现.结缔组织中呈液晶态结构的胶原纤维具有一个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这预示着人体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生物光子系统,在生命信息、能量的传输交换等生理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炎黄经络研究中心陈英茂等人报道了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的透射扫描图象和发射扫描图象的融合技术显示出示踪剂循经迁移线在体内的三维断层图像及立体透视图像,利用科技手段初步证实了经络的存在及其在体内局部的空间位置及走向。国外学者从另外的角度对经络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清水芳太郎用测定皮肤电阻的方法发现了经络的电学特性。经络腧穴周围具有与其它部位皮肤不同的电学特性,主要表现为大电容、高电位,导电量较高。1950年中谷义雄发现了良导络。50年代中期。前苏联人巴特许别金发现了“皮肤活动点”。良导络及皮肤活动点和古典经络及腧穴线路位置十分相近。红外热像图摄影法记录的皮温图所确定的线路和经络间也存在着相似性,日本东京教育大学芹泽胜助教授自1971至1974年间,对50名健康男子共拍摄了包括胸、腹、背以及头部等部位在内的2万余张全身红外线热像图照片.发现穴位处的温度明显偏高,呈现白斑点状。更为直观的实验当属高频辐射场摄影术。辐射场摄影术最初由N.Tesla(1856~1943)所发现,由高频高压发生器产生一个高频电场,当被摄物体置于此场中时。周围就会出现可见光,1939年。前苏联工程师基利安夫妇(S.V.Kirlian)再次研究此现象,他们发现人体某些部位比其周围地区发出的光要强,而这些点正与中国古代经络理沦中的741个针灸穴位相吻合。基利安夫妇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轰动。他们发现的这种人体发光现象被称为“基利安效应”。基于“基利安效应”发展起来的摄影术叫辐射场摄影术,又称为“基利安摄影术”,该发现反映出经络的存在,一目了然,变虚无为可见,为经络的存在找到了科学证据。尽管经络的组织学位置至今仍在肉眼观察(包括显微外科手段)能力之外,但科学实验表明,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虽然科学实验还不能细致入微地揭示经络的一切活动,还不能证明它到底以什么物质形式存在;虽然对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性味归经的具有实质性突破的实验研究几乎没有,但根据经络研究方法及结果推断,经络、阴阳五行及中药性味归经必然存在着其物质基础及信息传输通道,随着科技发展,也一定能将其形象地展现出来。2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令人奇怪的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众多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下才证实了经络的存在,而在中国医学古籍《灵枢经》中,对于经络走行路线的描述已经细致入微林妍柔。各条经起止明确,曲折详尽,更有交叉回环,表里出入。不但循行肌肤,而且穿行脏腑。尤其是经络在脏腑间的走行起止,仅靠间接推断的方法几乎只能是臆测。那么.在科技手段落后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并将它应用于人体疾病治疗呢?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谈及阴跷脉时,引用了宋代张伯端(字平权,一名用成,号紫阳真人)《八脉经》的记载,并说:“……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碓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从这段话看,李时珍无疑认为经络可以通过内视的方法观察到。这为经络的发现提出了另一认识途径,考虑到经络的繁杂及古时科技尚未出现,这也是经络发现的最合理的解释。那么。内视真的存在吗?对此古代有许多有关记载,如扁鹊为齐桓侯治病的记载,扁鹊见齐桓侯并未切脉三洞真诠,也未问闻,而是一望而知其疾病的位置、深浅和愈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他“……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道出了扁鹊的内视功能。另一记载是发明麻沸散的华佗,一望而知曹操脑内有病,愿为其开颅治疗。在当时的年代,对各种疾病并无x线检查或CT、核磁,扁鹊、华佗若无超常的感知能力,如何在一望之下就能明确其诊断呢?可见,内视是存在的。古代祖国医学不仅用内视功能发现了经络的存在金惠善,同时也用此功能诊治疾病,那么,我们是否能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探索内视的存在?如果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证实内视的存在,也就找到了古人发现经络的答案,找到了发现经络的另一途径。虽然现代医学通过仪器发现了经络的存在,但是经穴的作用呢,还是靠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那些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也在慢慢地失传。没办法现在是西医主导的年代。但是西医就真的科学吗?为什么西医不能证明经穴的作用呢?可见古人发现经络肯定是通过修炼达到内视发现的。关于内视,我的笔记上有这么一段记载:。。。。。。。(气功修炼达到辟谷)。。。如此七日,神气自足,不假久炼功夫,亦勿每日存想,自此百日,三尸自除。忽一日神自出现,但食气五十日,谷气方尽,其食出时,当有五色物出,如脓血齐御风,此物既尽,诸府通达,内视脏腑,如昼所见,切不得慢泄他人,一旦神功通悟,亦不得辄坏怪异,尤须密之。可见通过修炼达到内视是可行的,我们的古籍上有详细的记载。摘要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关的学说,是针灸学理论的核心和根据,是指导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各科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基础。本文对经络之谜进行了试解与探讨,并提出了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的新理论。
关键词 经络;穴位;修复
一、经络的客观存在与假说。
经络现象是客观而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正常生命现象,人体经穴,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已被很多科学手段所证实,如经络系统存在的低电阻、高电位、导声光等特征早在七十年代就被发现。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利用热显影,超声波显影、辐射场摄影以及放射性核元素示踪等技术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揭示了经络和经穴的客观存在。
法国针灸学家在1958年通过试验就发现了经络的低电阻特性。并提出这一特性与生命无关,在分割下的皮肤上仍然存在。1971年至1974年,日本东京教育大学的芹泽胜教授,通过拍摄的两万多张人体全身红外热像图片发现:穴位部比其它周围组织温度高0.5--1.0度。1984年,北京第六医院报道了232例循经皮肤象。天藤湘子直接明了地证实了经络的存在。1987年《光明日报》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助理研究员严志强经十万次测量发现:人体的躯干、四肢有十四条高光线,这是十四正经的证明。原苏联科学院研究证实:人体能感光的表皮部位只有在经脉上存在。而且光能通过任意一条经脉上的两个穴位。我国著名经络学家祝总骧在1982年首次发现分离的肢体在一定时间内仍具有穴位低电阻特性,说明经络存在并不依与神经、血管。并发现经络循行部位含有比其它部位数量更多的神经末梢、神经束、血管、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束。证明了刺激经络可调整神经反射、改善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循环、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等作用。
《内经》中讲:“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篇又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是人体一种多层次,多结构的立体空间系统。在这个协调的空间系统中,经络是生理、病理等多种信息传导的优势通道。经络具有的平衡调节,运送营养,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等内在的功能,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被人们接受。但对于有关经络的实质问题的探讨却一直争论不休。有些专家认为:经络主要是神经系统,提出了经络与神经、体液相关的学说。也有些专家提出了经络是人体自控系统的学说。另有些专家通过对胎儿尸体染墨观察研究,提出经络是血管和淋巴的学说。还有些专家提出:经络是一个独特的系统学说。更有少数专家提出:古人用肉眼已看见的结构,绝不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还不能查知的,认为经络就是血管和神经。既:脉为血管,经为神经。
二、经络的实质与穴位的关系
现代医学理论的结构是以解剖学为基础,以物质实证主义为指导的。而已被大量声、光、电等现代物理手段及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明的经络现象,为什么在数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不见踪影?那么经络到底在那里?它的实质究竟又是由什么组成?
其实,古人早已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内经》曰:“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循皮肤之中。”分肉杰睿学校,就是间隙。我们知道,生命的基本单元就是细胞。1995年第一期《中国针灸》刊登了徐宇瑾等人对大鼠经脉循行线表皮结构特征的文章。他们发现,经络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积为邻近对照表皮细胞的十二倍以上。1991年,王仲涛、祝总骧等人对循经低阻线皮肤的冷冻复型的定性观察也证明,低阻线处表皮的缝隙连接明显多于对照点。这就是说经络和穴位的表层是由丰富的缝隙连接起来的。
经络如同河流,穴位是与河流联通的湖泊。湖泊是双向的,即可蒸发湖水,又能收集雨水。经络如同电缆,穴位是天线。天线即有发射作用官风宝气,同时又有接收功能。而穴位另有压电效应。电子元件中的压电片是一种声电转换器,当我们给压电体施加力量时它会发电,相反当给压电体加上电压时它会振动。压电体又称晶体片,是由多种半导体复合材料制成。1990年7月15日《光明日报》报道:张绍光等人经三年研究发现:经络是一种特殊的液晶态物质,穴位则是液晶富集而成。
经络的组织结构与穴位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经络也有压电效应,特别是经络敏感者。北京市第六人民发医院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经络有剧烈的压痛感。
细胞本身就是带电体,而经络与穴位又是细胞的聚合密集体。细胞内是正电,细胞外是负电。在未受刺激时,它们显中性,安分守己。但当受到外界干扰和刺激后,这些带电离子便活跃起来,形成几十毫伏的电位差。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的杨淑晖、李汉友,在对健康人和病危患者的经电测试中发现,健康人的脏腑相关经电无显著差异,而后者经电则严重失衡。在同一病人身上,有的经电小于1微安,有的经电则大于100微安。说明经穴组织受到干扰刺激后会发出很大的差异电流。
人体经络系统起着辅助人体第一巨系统(西医解剖学可见的神经、淋巴、内分泌、细胞、血液等)的作用,是人体客观存在而肉眼又无法见到的隐形第二系统。据国外学者进行大量解剖试验表明:经络处神经与血管显得丰富并肥大,而且角质层很薄,细胞集中,缝隙连接密集。经络实质就是附着在这些组织上和细胞与细胞紧密结合处的复合体。
三、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
经络没有固定的边界,是一束中紧外松的细胞集合体。就象地球伸向天空的大气,没有一个固定的边际。所以有时经络感传有跨越作用,从一条经络感传至另一条经络线上。经络因本身组织结构密度高,所以呈低电阻特性及有传导运输作用。
古人常将经络比做江河,这是非常恰当的。是河流就有宽窄,就有可能改道,甚至可能泛滥。《灵枢痛疽篇》曰:“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经脉败漏, 薰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星宿”指天空之列星。“经数”指水在地面上流行的经纬度。明代医学家马莳说:“天宿失度,则日月之薄蚀,地经失纪,则水道为之流溢。”这里古人不但告诉了我们天人相应的关系,还明确地指出了患病的原因剑川白族调。“流溢”和“经脉败漏”都有泛滥之意,实指经络“发炎”肿涨。 当我们某个器官有病时,相应的经络就会变粗王可昕,象是电缆漏电短路,气血就不能到达脏腑而患病。
脏腑病变,经络似肌肤糜烂,河水泛滥。大水流于它地,自然不能到达终点。而脏腑无病时经络较窄,象步调统一、频率一致、光束高度集中的激光,可将气血大量、快速地运营至脏腑之中。所以说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而不是打通。但《内经》中讲的:“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并无错误,这里的“通”是到达之意,而“不通”是指如同电缆中间一段漏电短路电流不能加至负载。也象河坝决堤、河水泛滥,河床变浅,船只无法通过。
早在15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就指出:“在身体最大部分中所存在的,也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20世纪50年代,法国人发现耳廓是一个倒立的胚胎。《灵枢.口问》篇曰:“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前人称“采听官”是人体重要的信息站,人体的内脏或肢体发生病变或受到损伤时,都会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出现异常。耳部是人体信息输出输入最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是人体重要的荧光屏。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耳穴的导电流仅为零至50微安,并无红肿和压痛感,电阻在2至4兆左右。但当身体某位有病变时,与其相应耳穴导电量可增至50至80微安,身体和相应穴位电阻降至50到300千欧。这就是有病变时经络变粗的最好证明。
由于病变时相应部位经络“发炎”肿胀、细胞聚合体和某些液体大面积渐延至肌肤深处,所以造成肌肤与经络间漏电增多,呈现出身体与相关穴位表现有大电流和低阻值的某些特征。
经络是机体在生理上运行气血和病理上传导病邪的通路,同时又是治疗上发挥药物性能、感受器械等刺激的通道。清代名医吴仪洛在他所著的《本草从新》一书中写道:“凡药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公元一千一百年,金代人张元素是最早提出药物归经的代表人物。古人经长时间研究观察,根据某些药物善治某一经疾患的特点,制定了药物归经的法则。经络“发炎”气血运营不到各器官,各器官就生病,各种疾病的治疗主要也是经络的修复治疗。所以说药物归经这一学说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为“病愈是经络修复的过程”这一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北京市第六医院的张军、李定忠医师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相应经络有循经麻感反应带出现,并与病情呈正相关。即病情重,麻感带重;病情轻,则麻感带也轻;病情好转,麻感带变细;病情恶化,麻感带加宽。
以上例子不但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而且更充分地证实了经络在有病灶时会加宽的观点。
四、穴位与经络的作用和关系。
穴位是湖泊和天线,它有接收和发射的双重功能张允贞。穴位又是发电体,能量通过经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器官。假如穴位堵塞损坏,器官就要患病,人就会死亡。大面积的烧伤病人易休克,而休克会造成严重的肾衰、心衰、脑衰等各组织器官的衰竭。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与穴位的破坏有着极大的关系。
人体各器官不仅需要血液供应能量乾坤调经丸,还要通过经络和穴位向大自然摄取和排出。人与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内经素问宝·命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理论。
罗马尼亚学者在一九六七年就提出地球磁场对穴位有影响的观点。他们发现在太阳强烈活动的最后一天,随着电磁波辐射的降低,穴位导电量相对开始增高,认为这是由于生物机体对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数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人类是生存在大自然当中的生物,地磁和其它天体无时无刻地关注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日本学者间中喜雄发现:当用磁铁接近某些穴位时,导电量会大大增加,甚至在尸体上试验结果也一样。国外有人在地磁屏蔽室观察老鼠寿命明显缩短,也无生育能力,可见地磁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而人为的磁疗是模拟加强地磁用于我们身体经络平衡的一种手段。
磁铁有治疗疾病和镇痛的作用,早在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就有“磁石末缚之,止痛断血”的论述。磁疗的治病机理,就是根据电动生磁人体漫游,磁动生电的物理原理,使穴位这个发电体能产生更加强大的电动势,在经络中推动气血的运行及调节机体生物电的平衡。
循经感传是古人描述经络路线,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临床依据,但对很多轻度截瘫患者来说却没有这种现象,对完全截瘫的患者彻底没有。既然神经和经络是两条系统,但为什么神经断后经络就没有感传呢?
经络附近有大量神经线存在,而神经有间接营养肌肤的作用。经络在肌肤腠理之中,肌肤受损,经络自然受损。
疼痛是肌体受到创伤通过神经传至大脑的一个告诫信号,也是一种本能的保护形式。而循经感传的麻、胀感主要靠神经传至大脑xpeke,神经不通,自然感传减弱巴特侬。另外神经受损,肢体没有知觉就会失去活动能力,而不活动血液循环就不会好,因营养供应不足肌肉就会萎缩,此时处在肌肤之间的经络就会受损,这就是截瘫病人没有循经感传的原因。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的杨淑晖等同志,曾对十例肢体肌肉萎缩病人进行经电测量,发现萎缩肢体的各经经电都低于3微安,而正常部位经电都在30至45微安之间,说明患侧经络的运送营养气血功能明显弱于健侧,经络不能很好地运送营养于肌肉、筋骨,又加促了肢体的萎缩。
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神经系统有许多类似之处,并密切相关有互补作用和相互增强的功能,所以对截瘫病人给予针灸治疗是有很大作用的。
经穴的低阻抗特性在病人截肢离体和动物失血死后,在分离的皮肤上仍可测出,在穴位上的阻值比非穴位部低十倍以上。这说明经络系统不完全依赖于神经、血管和生命,是完全独立的另一系统。但这一现象同时又佐证了经络就是肌肤之间细胞紧密连接组合的聚合体。因脱离生命的肢体组织结构并没有变,所以在穴位仍有低阻抗的特性。
经络既有循经感传特点,又有阻滞现象。《金针赋》曰:“欲气前行,按之在后。欲气后行,按之在前。”福建省医药研究所和福建省人民医院针麻研究组在做经络阻滞现象探讨时发现:在手三里穴注射生理盐水或奴佛卡因,能立即阻断由电针作用于合谷与曲池所产生的感传,感传阻滞在20多分钟后麻感才能通过注射区,这说明经络这条电缆因注射液体与肌肤短路,只有当液体被肌肉吸收后经络修复感传才可通过。而且手压穴位引起的循经阻滞,也是由于经络这条河流泛滥所致。当经络线上有疤痕等异常情况时感传也有阻滞现象,但如疤痕不大牛金禄,感传可偏离经络原线,绕过疤痕改线,这说明经络本身有修复和局部开发功能。这也就是某些疾病不治自愈的机理。但在这里,大自然通过穴位已起到治疗经络的作用。
五、研究经络的意义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研究经络,无论对生理上的了解,还是对病理上的探讨、对治疗方法上的确定及预后分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络是生命体本身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对经络的研究,不仅对经络问题本身,甚至对整个生物科学的研究都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认识自身生命的奥秘这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研究就是对生命科学认识的一种进取手段。钱学森博士曾说:“在人类社会中,未知世界远远超出已知世界。中医等都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剑桥大学名誉校长李约瑟讲过:“我曾预言,经络之谜终将由中国人自己揭开。”
2019-06-29 | 热度 414℃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