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园林·业界信息|第二届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在杭州成功举行-中国园林杂志
李冠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园林杂志
与会人员合影
2017年10月28—29日,第二届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在杭州百合花饭店(28日)和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29日)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人文园林》杂志社承办,浙江人文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农学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浙江大学孙筱祥风景园林教育基金会、《中国园林》杂志社、《浙江园林》杂志社、《风景园林》杂志社、《人文园林》杂志社为支持单位。
此次论坛以“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为主题,探讨孟兆祯院士的风景园林学术思想,旨在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借古开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孟兆祯风景园林学术思想体系,进而指导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理论与实践。此外,也号召广大园林人继承并发扬孟兆祯院士的风景园林学术思想,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园林文化。
孟兆祯院士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杰出的传承者、践行者,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上海市绿化局顾问组组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孟院士60余年来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共荣、与天同调”的思想,将中国传统风景园林与艺术融会贯通,并因地制宜地与我国现代风景园林行业现状相结合,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
王向荣教授主持
28日上午9:00—12:00,在杭州百合花饭店举行了“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此次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向荣教授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晓丽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杭州园林文物局原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风景园林卷主编施奠东,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巡视员、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办公室主任吴劲章,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高翅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杨锐教授,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吴桂昌,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组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刘滨谊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贾建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成玉宁教授,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李炜民,浙江大学孙筱祥风景园林艺术研究中心、农学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倪琪,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周如雯,分别就孟兆祯院士的思想进行发言。孟兆祯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杨赉丽,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兼总规划师胡理琛,浙江省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原处长张延惠,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原副总工程师王俊振,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原院长林福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原系主任宋凡圣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园林学院教授李雄,《中国园林》杂志社社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授金荷仙,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刘晓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林文物局、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副局长吕雄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何昉,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包志毅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学院教授华海镜,浙江大学园林研究所所长夏宜平教授,浙江省建设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晓明,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欣副教授,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院长吕明华,棕榈设计有限公司总裁许华林,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公司副总裁、棕榈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文英等特邀嘉宾及风景园林与建筑行业的多位专家、青年学者出席了论坛。
陈晓丽理事长致辞
陈晓丽理事长希望后辈能够专门研究和总结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精华之处,认真地传承、发扬孟院士的学术思想。同时,她认为中国风景园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文化,我们应该按照十九大精神,把风景园林做得更好。
刘秀晨副理事长发言
刘秀晨副理事长认为大学问家往往都把科技和艺术门类融会贯通。孟兆祯院士无论学品、艺品、人品都堪称中国风景园林学界的楷模,并从这3个方面讲述了孟院士对他进入设计行业起到的启蒙和引领作用。
高翅教授发言
高翅教授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讲述了他自身对于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的体会,并从以下4个方面阐述了对孟兆祯院士风景园林理论实践的理解:1)哲思深邃、造福人民;2)博古通今、以史为鉴、借古开今;3)理实融通;4)开拓、开放、与时俱进。
杨锐教授发言
杨锐教授认为当今时代,中华民族风景园林同时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只有解决好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走好“固本、培元、开放、融通”这4个台阶,我们才能创造光辉前景,对民族、国家作出贡献。
刘滨谊教授发言
刘滨谊教授认为“三商九行”是风景园林师的成长、成就、成功之路。风景园林师的“三商”是指:“智商”、“情商”、“能商”。“九行”是指“自然观”、“人文观”、“时空观”等9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
吴桂昌董事长发言
吴桂昌董事长认为孟兆祯院士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杰出代表,其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规划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为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贾建中院长发言
贾建中院长阐述了他自身学习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的五点体会:1)倡导“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中国园林;2)构建“从微观到宏观”的园林研究体系”;3)践行“向大自然吸取营养”的治学方法;4)始终如一的“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5)推行“整体、系统、深入”的研究方法。
李炜民教授发言
李炜民教授认为孟兆祯院士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园林的灵魂是文化,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属性。中国园林文化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艺术的3个层次,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
《中华名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行动杭州倡议》草案审议与西湖雅集茶话会
28日下午15:30—17:00,在杭州城隍阁举行了西湖雅集茶话会并对《中华名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行动杭州倡议》(以下简称《杭州倡议》)草案进行审议。活动由王欣副教授主持,参会者俯瞰了杭州西湖胜景,并和孟院士一同在城隍阁聆听了古筝、京剧、长笛等传统曲目,孟院士亦亲自拉奏了京胡。华海镜教授为孟院士现场挥墨,欣然题写对联“德高望重院士峰岳, 源远流长师生江河”。
孟兆祯院士与学生合奏
华海镜教授题对联
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学术大会
学术大会现场
29日,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学术大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开幕式由何昉教授主持,李雄教授、夏宜平教授分别致辞。
何昉教授李雄教授 夏宜平教授
学术报告上
孟兆祯院士作主旨报告
致辞结束后,孟兆祯院士作了题为“挚谢厚爱 促奋新蹄”的主旨报告。孟院士先是感谢同仁朋友们对此次论坛的尽心尽力,接着就5个方面作了报告:1)今生志在山水。孟院士回忆大一游北京樱桃沟事迹,并受到古训“国必依山水”以及孔子思想的激励,立志今生要以山水谢民,不虚度此生。2)永谢师恩。孟院士讲述恩师汪菊渊、孙筱祥、金承藻、陈有民、宋维城等先生对自己的悉心教导,希望以永谢来表心意,并要传承师恩,尽心培养学生。3)园林认知。孟院士觉得中国园林有着自身的特色及科学艺术,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指导下,中国园林尊重自然、顺从自然而又“景物因人成胜概”。鼓励园林后辈当以传承和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为今生使命。4)教学任务。孟院士讲述自己承担《园林艺术》、《园林设计》、《中国园林史》等课程教学任务以及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大学生国际竞赛的经历,启发我们“书画乃手头功夫之根基,先仿后创,学涯无尽”。5)社会实践。孟院士向我们展示了深圳仙湖植物园、邯郸赵苑公园、杭州花圃、扬州瘦西湖“石壁流淙”、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林泉高致”、丰台园博园“盛世清香”以及扬州园博园“琼华仙玑”这7个名园的详细设计方案,也让我们懂得“园林大家”的形成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王欣副教授宣读《杭州倡议》
王欣副教授宣读《杭州倡议》。倡议详细阐述了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的内容及今后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施奠东教授作报告
施奠东教授作了题为“在中国风景园林的延长线上砥砺前行”的报告。首先,施教授讲述并肯定了孟院士对中国风景园林作出的贡献,而后,提出西湖是世界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并且,60多年期间,西湖一直坚持保护、传承、融合、创新的理念和路线,提倡我们要保护西湖的山水格局和青山绿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山水文化的精神、审美意识以及东方神韵,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创作符合现代人们生活需求和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要求的园林作品。
学术报告下
29日下午的学术报告会还是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倪琪教授主持。
倪琪教授主持
包志毅教授作报告
包志毅教授作了题为“植物景观案例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的报告,论述了植物景观的重要方面、杭州西湖植物景观研究、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这3个方面内容。
夏成钢教授作报告
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夏成钢教授作了题为“在实践中寻求传承与创新”的报告,通过回顾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表达对孟院士及其他前辈的感谢,并通过对不同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总结出:追求意境-表达情感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以及中国艺术的共性,中国人的这种特性与生俱来,老一辈的园林学家毕生都在寻找其中真意。
沈翼董事长作报告
沈翼建筑师事务所(集团)董事长、总设计师沈翼作了题为“幸福的中国园林”的报告,从中国园林的号召力、生命力以及中国园林艺术的施展空间这3个角度论述了国内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不同挑战。
朱育帆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育帆作了题为“设计与心态”的报告,通过展示讲解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希望广大园林学子以“举重若轻”的心态进行作品设计。
林箐教授作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林菁作了题为“艺术、自然、生活”的报告,以新加坡“心灵的花园”为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园林设计与艺术、自然、生活的结合。
李永红高工作报告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李永红作了题为“文化自觉时代的地方韵味与中国气派——峰会园林设计实践与思考”的报告,通过讲解G20峰会、B20峰会、金砖会议会场设计案例展示峰会园林的特点,并提出风景园林的文化属性,认为我们应当自信地坚守本土风景园林文化的价值取向及使命担当。
总结
此次论坛在园林学者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孟院士是我国风景园林界公认的大师,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及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论坛的召开对于孟院士学术思想的研究及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的共同探讨有着深远意义,激励着广大园林人思考如何在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下创新地发挥园林效应。
文/ 吴会 黄双璐 吴文丽
摄影 / 严明 姜嘉琦
微信编辑 / 张丽 李旻
附:《中华名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行动杭州倡议》
传承民族传统,建设山水城乡
第二届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于2017年10月28日~29日在杭州隆重召开。在全球化风起云涌、城乡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创造具有民族特色、地方风格和适应现代生活的风景园林,实现现代风景园林的中国化、传统园林的现代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次论坛的参会代表一致认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文化自信起着非常积极而十分有效的作用。我们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园林文化,有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现代园林文化,今天,更要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一致的新时期园林文化。
风景园林是一门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特色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哲理,强调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人民在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中生生不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管子说“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中国自古以来就坚持了基于山水美学的人居环境建设。两千多年前《国语》中有“国必依山川”,山水环境是城邑营造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风景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道法自然思想的统领下,融合地方山水气候与人民生活,创作出富有地域风格的优秀作品。中国风景园林是灿烂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时满足人对自然的综合要求。中国风景园林是兴造者和游览者精神交流的平台,兴造者藉园以载道,游览者借景而生文, “景面文心”的风景园林使城乡建设成果表现在诗情画意之中,写就了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山水灵魂。中国风景园林反映出中华文明包容性,化外为中,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介于以上理解,我们特此提出倡议。
面向未来的中国风景园林,我们要持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倡导中华文化观主导的理论,坚定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我们要继续努力将城市融汇到自然之中,绘就青山绿水和诗意乡愁的画卷,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生生不息的生态文明。我们要寓情于景,以中国人的人文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代代相传。我们要把握并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体现时代的特征,重铸核心目标和价值观,和全国人民一起共筑美丽中国梦。我们要不辱使命,推动风景园林走出去,承担起二十一世纪引领世界风景园林发展的重任。
我们的行动如下:
1.中国各地的历史名园、风景名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结晶。提高对风景园林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认识,在城乡建设过程中注意妥善保存。在有效确保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大力调查和发现各地遗存,建立系统完整的古代风景园林资料库。
2.中国传统园林理念、理法和工程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弘扬中国文化为目标,持续研究并将中国园林文化系统化,总结形成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理论和实践,推动对外交流和传播。
3.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传承与创新并重,发展中国风景园林理论和实践。在坚持学科与行业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园林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把学科与行业的水平推向与时代相称的地位。
4.让城乡在青山绿水中永续发展,在诗画国土上建立乡土风景地标。积极将风景园林的新时期使命融汇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梦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凝聚共识,宣传并引发社会对风景园林事业的关注,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制定。
5.文化重在传承,继承和发展传统风景园林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青年是行业的未来,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重在培养青年。要加强传统风景园林文化教育,形成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
悠悠历史,泱泱中华!我们对中华民族风景园林充满自豪和自信。我们一定能在中国风景园林的生命之路上砥砺奋进,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民族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
2017年10月29日
浙江杭州·中国
执笔:王欣、傅凡、施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