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新药到底值不值?香港IPO新贵歌礼吴劲梓这样说-E药经理人

李冠廷中国新药到底值不值?香港IPO新贵歌礼吴劲梓这样说-E药经理人

李冠廷中国新药投资过热了吗?中国的新药市场容量还有多大?现在是新药投资回归理性的时刻吗?从投资人、企业家的角度,在中国做新药是一门怎样的生意?他们担心的风险点是什么?

在金融去杠杆和贸易战背景下,不少投资人明确表示资本寒冬已经到来,GP、LP募资变得困难,出手投资越来越谨慎。
另外,作为港交所上市新规第一家无盈利上市生物制药企业,歌礼制药上市后的股价破发也似乎印证了着中国新药估值的泡沫。
中国新药投资过热了吗?中国的新药市场容量还有多大?现在是新药投资回归理性的时刻吗?从投资人、企业家的角度,在中国做新药是一门怎样的生意?他们担心的风险点是什么?9月1日在第十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暨改革开放40年医药行业发展成就展上,华盖资本创始人、H50首任轮值主席许小林的主持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H50轮值主席邓锋、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歌礼生物董事长吴劲梓、再鼎医药大中国区总裁梁怡、石药集团CEO王振国、高特佳投资集团董事长蔡达建聚在了一起,探讨当前金融形势下的中国新药。

Q:华盖资本创始人、H50首任轮值主席许小林
Q:第一个问题,我们就从“中国新药投资是否过热”开始。中国创新药有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有没有那么多的投资机会?

歌礼生物董事长吴劲梓
吴劲梓:我认为中国创新药行业现在是最好的投资时机。中国5~10年之内一定有企业能成为中国的基因泰克。但目前我认为新药投资过热是有的。从歌礼的经验来说,拿到新药证实只是第一步,其实后期商业化非常重要。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接下来要投资有潜力、有创新能力的新药。
我们8月1号上市以后注重之后3~5年的发展。我很少看股价,别人跟我说了今天身价多少,明天身价多少,我自己没有感觉,IPO为歌礼奠定了一个3~5年发展的坚强的资金基础,股价的波动是短暂的,创新药我是充满信心的。

高特佳投资集团董事长蔡达建
蔡达建:创新药的投资在中国还是刚刚开始,只不过在进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首先看这个需求,中国有这么大的人口、这么多的肿瘤患者,这样的空间大家显然看到了,用目前创新的力量去满足未来这样一个庞大的潜在需求,我觉得可以乐观的面对。
但是这个里面有一个市场成熟的过程,比如医保支持的能力、商保的开发,还有各种资质能力的提高,这都是市场成熟的过程。我只能说这一块潜力非常大,但是成熟还要有一个过程。
我们回顾一下真正形成投资热潮也没多少时间,尽管前几年之前有一些少数机构在尝试,但是真正形成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投资浪潮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儿,最近两三年跟我们国家整个药改非常关联,这给大家带来信心,时间里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质量机制和标准机制,这样一个接轨的过程肯定是非常漫长的,这个才刚刚开始。

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
付钢:第一,中国每年新发430万的肿瘤患者,占所有肿瘤患者的37%,美国是67%,说明中国新药研发有巨大的空间。第二,在这个领域里投资的专业程度还不够,大部分人还在看。
Q: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今年是投资机构资金最吃紧的一年。你们还能保持往常的投资节奏吗?
蔡达建:其实这样的环境对我们做创新投资更有益,我们有更从容的时间进行对项目的了解和调研,反而去年下半年和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你不一定有机会做好的调研,这个时候从投资来讲是非常好的,甚至往后会更好。当然能够解决融资端的事儿是整个行业的事儿,甚至也是整个创新领域的事儿,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Q:现在的好处是继续投,但是有很强的压价能力。
蔡达建:不能叫压价,是回归合理价格。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H50轮值主席邓锋
邓锋:我们更从容的做调查。未来再往后看,我估计价格更合理一些,但这都是后期的,早期投资跟去杠杆的关系不大,关键要看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北极光在今年投生物医药比去年还多,主要是偏早期,这个与过去这些年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或者大范围的进步、创造很多新的机会有关,再加上一些人才,包括海归和中国培养的人才的涌现。
付钢:对医生和患者来讲,他要的不是一个药,而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现在有几十个PD-1发展,大家在抢病人,病人不够用,努力早上市半年,但是解决方案滞后,导入市场很慢,浪费一两年很常见。
Q:现在所有的主题都是海归人士千人计划专家,是创新药企业的代表。大家好像一下把传统企业遗忘了。其实传统企业也做了调整,他们的行动也更有借鉴意义。

石药集团CEO王振国
王振国:我同意吴总的观点。产品上市以后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比如能不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得到患者的认可、取得一个市场业绩。我们上市一个新药,从最早上市以后几个亿的投入开始亏,亏很多年,亏很多钱,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慢慢这个产品到今年接近50亿元的销售额,也坚定了石药人的信心。我说这个话也是给大家打打气,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这条路不管多坎坷,走下去一定会成功。
Q:数据显示,过去20年,在中国上市的创新药的品种里,62%在前五年单品销售低于一亿美元,过去20年只有19个品种销售超过十亿美元。所以是不是,一两个创新药成功案例把大家的热情炒起来了,但实际销售并没有那么理想。你觉得在中国做创新药的风险在哪些方面?
吴劲梓:创新药的风险,很多临床人都知道,大药都是在临床环节投资最大,周期最长,一个公司的创新药能力很大程度在于他如何设计临床方案、如何选适应症、如何选临床中心、如何保证病人的筛选能达到你的终点指标和安全分析。
中国创新药跟欧美相比落后,成功概率低于欧美,这是投资的风险,要知道创新药成功概率很低,中国更低。此外,中国做创新药会集中研究同一个靶点,如果时间慢了一点,机会就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一要保证速度,二要保障质量。
蔡达建:从投资人的角度,如果我们投创新药,首先要看技术团队的实力和过往经历,所选择的技术路径和方向需要是非常主流的方向。
第二,产品需要处在一个非常好的领域,有很好的空间。以及他这种品种的生命周期,不同的生命周期,最后的产业化特征完全不一样。
第三,在这个领域里面临怎样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竞跑中处于什么位置。
邓锋:投早期,第一看方向,第二看人,这两点我们不看具体产品。比如我们做免疫的平台,他已经做到三期临床,回到终点来说就是看人,人是我们投早期最关键的一点。

再鼎医药大中国区总裁梁怡
梁怡:再鼎也有引进国外先进产品的业务模式,这个很有意思,欧美有很多公司自己不愿意上市,也不愿意被其他企业收购,虽然市场不是很大,但是这个产品是独一无二的,非常有价值,他们愿意跟再鼎合作。这个业务也可以在中国做,但是他要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使其在中国市场成功,整个商业化的人才是很重要的。
Q:这也是风险点,大家对投资研发临床领域关注太多,对商业化关注太少,很多产品出来以后以为市场对你非常认同,但是很多产品销售并不好,有时候不是产品的问题,是我们商业化整个系统做的不好。
Q:针对创新药领域比较热、投资集中、扎堆情况,最后请每个人一句话,从投资和企业家的角度给各位一个建议。
王振国:石药保持开放的胸怀,希望和大家合作。
邓锋:创新药在中国的投资、研发,或者整个发展是刚刚开始,我觉得以后会出很多好药,我非常乐观。
付钢:创新的药品如果加上百洋的专业的分销能力和人工智能会释放更大的价值,我们希望把肿瘤变成慢性病。
吴劲梓:有临床需求的创新才有真正价值的创新。
梁怡: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蔡达建:今天有两类机构在这里,一个是创新企业还有投资机构,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创新企业,目标只有一个,联手做最好的药。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3-27 | 热度 290℃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