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战机这核心技术落后西方两代:企业拿日本货骗15亿国家拨款-讲武堂

李冠廷中国战机这核心技术落后西方两代:企业拿日本货骗15亿国家拨款-讲武堂

李冠廷声明:除《踢馆》外,讲武堂所刊登文章均为授权转载,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看问题的视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认同文章观点
歼20
近期,已经破产的山东常林机械集团,在媒体的新闻调查中被曝出又一次汉芯式造假:他们把日本川崎的液压泵直接涂上自家的油漆、换上自家标牌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常林的液压泵
而以液压为核心业务的常林机械集团,在2010-2015年中,累积获得国家专款支持资金近15亿元。
目前中国的液压行业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但是在核心技术层面,和美国、法国等世界一线水平仍然有至少二十年以上差距。特别是在飞机液压系统这样的核心高精尖领域,产品技术存在两代以上的代差。
波音737内的部分液压管路
比如西方F18EF、A380、F35等飞机,已经大量普及使用35MPa两级压力体制液压系统,以及分布式液压系统;而国内包括歼20在内,依然使用的还是28MPa压力集中式液压系统。
毫不客气的说,在现阶段,国内液压水平的落后,使得国内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都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
在民用领域,国内虽然制造了全世界最多的整机产品;但是绝大部分产品的利润,都由于需要高价采购泵、阀、马达等核心液压器件而流失国外。

收放起落架、偏转鸭翼,战机所有操纵能力都要依靠液压动力实现
在军用领域,包括歼20战斗机在内,大量型号不仅要为液压系统付出更大的重量和机身内空间代价,导致总体性能降低——比如战斗机。而且还不可避免因为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问题,带来更高的维护成本和更低的可靠性以及出动能力。
国内液压行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2-1962年,上海虬江机器厂等企业首先突破液压齿轮泵的生产,以仿制苏联产品为主。1962-1978年,中国开始大量引进日本液压技术——比如日本油研公司和纺锭公司的中高压液压阀、叶片泵、齿轮泵的技术、工艺。
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开始大量吸收美国、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等 )的产品和先进技术。而在军用领域——特别是航空领域,进入90年代后,俄罗斯苏27战斗机的28MPa液压体系成为了中国的重点消化引进目标,并成为歼20研制的关键技术基础。
液压系统层面,歼20/FC31与F35有两代代差
而非常令人尴尬的是——从1952年到现在,中国液压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始终没有跳出模仿、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较低层次;而且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存在一夜间脱胎换骨的可能——液压行业在基础原理上非常透明,水平好坏的根本在于多个领域工业科研基本功和工程经验积累。
抛开基础材料工艺等问题,国内液压系统的长期落后主要源自于两个历史因素:
其一,是建国后很长时间内,工业体系的顶层设计者受制于受教育程度、缺乏深入接触国外工业体系的经历,对工业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非常有限,短视功利;更看重整机的型号成果,不看重基础器件和设备的提升。因此在可以仿制国外产品的情况下,没有动力去进行系统化、持续性、大规模的深入基础研究。
国内长期没有系统性、延续性的发动机核心机计划
实际上不要说液压器件,就是发动机这样显而易见的动力心脏,在国内也长期处于要搞一个整机型号——比如歼10战斗机,才会为了匹配这个整机而安排一个发动机项目。而在这种情况下吃亏的,在中国远不止发动机和液压系统。
其二,国内建国后的工业体系建设,照搬了苏联模式。但是两国的国力相差太大,中国接受的工业援建也并不完整,再加上对工业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距;结果就是苏联工业的一些固有问题在中国被放大恶化,一些苏联不存在的问题也在中国出现。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液压的研制力量非常分散。苏联模式喜欢搞不同行业集团内的大而全,比如造飞机的航空工业集团,造船的船舶工业集团,就都要自己内部可以完成电子电气器件、液压器件的研究制造。
液压系统同样是各类工程机械的核心
而受制于单个集团内的企业有限订单(比如歼10战斗机一辈子也就造几百架)、大型武器平台的漫长更换淘汰周期(一架战斗机、一艘军舰可以用几十年);结果就是一个企业很久才能获得新型液压器件和设备的研制项目,单个项目能获得的投入很有限、而且很难跨集团共享技术成果。
中国的液压技术发展,长期处于大量中小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和这有极大的关系。特别是今还存活着很多国企,专门服务于某个历史悠久的主机型号,为其生产特定的配件或者设备;一年的产能只有十位数甚至个位数,父子甚至是爷孙三代人做的都是同一个几十年前的型号。而这些企业的生存完全依赖于财政拨款,自身早已没有任何生命力。
中国未来的液压技术要彻底摆脱长期以来的窘境,不仅要及时坚决的剔除常林集团这种欺骗国家项目、劣币驱逐良币的害群之马;更要在液压基础研究的投入、液压研制力量的有效整合上入手。
C919选用的进口液压系统,目前国内无力提供
近年以来,国内显著加大了对液压领域的研究扶持。但是在液压研制力量的整合上,牵涉到的不同隶属不同体制的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极多,根本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颠覆性改变的。
无论如何,中国的液压研制力量必须要整合起来,塑造出类似伊顿、博世那样的科研制造巨头企业,才能有未来扬眉吐气的一天。
欢迎搜索ID:qqmiljwt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

2019-03-31 | 热度 333℃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