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国粹——京剧-山大商务信息学生社联

李冠廷中国国粹——京剧-山大商务信息学生社联

李冠廷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京剧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京剧行当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生行为四行之首,是京剧人物中男性角色,包括老生(文武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旦行是京剧中唯一表示女性人物的行当,分青衣(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净行俗称花脸,扮演男性角色,分铜锤花脸(以唱工为主)、架子花脸(以表演为主)、武花脸等。丑行又称“三花脸”“小花脸”,多演伶俐幽默、诙谐、油猾的角色。丑行又分文丑和武丑,文丑之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茶衣丑、老丑之分。
京剧流派
京剧的流派,是因表演风格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艺术派别,是京剧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在京剧发展的高峰时期曾涌现出众多著名演员,大都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仅此尚不能成为流派,还需有众多的艺术传人,方可称为流派。
京剧史上最早的流派产生于老生行当,即程长庚的徽派、张二奎的京派、余三胜的汉派。这三位艺术家被誉为“老生前三杰”。
清末,继老生前三杰之后京剧界出现被誉为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其中谭鑫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唱腔、表演、声韵等方面突破陈规,大胆创新,影响深远,致使京剧老生行当有无腔不学谭的现象。
清末民初,艺术家王瑶卿则开阔了旦行的新路,在剧本、表演、唱腔、服饰、扮相等方面锐意革新,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王瑶卿的学生很多,当时京剧界的优秀旦角包括四大名旦等,均出自他的门下,堪称京剧界的一代宗师。
二十世纪初、中期是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京剧界各行都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的演员。老生行当,继谭鑫培后,先后创出众多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须生,如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周信芳、杨宝森、奚啸伯和谭派传人谭富英。武生行出现了被称为武生泰斗的艺术家杨小楼、尚和玉、盖叫天等。
二十世纪初、中期,旦行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净行也出现了被誉为花脸三杰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和裘派花脸创始人裘盛戎。
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演出
早期京剧演出的主要场所是庙会和集市。演出时,演员面对神殿,看戏者背对着神灵。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戏曲是由祭祀、娱神发展而来,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戏曲已由娱神功能向娱人方向转化,这种露天演出的方式,造成了中国戏曲唱腔高亮、动作化妆都很夸张,服饰色彩鲜明等特点。
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2019-04-01 | 热度 284℃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