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民族建筑奇葩——下沉式窑洞-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李冠廷
中华大地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富有特色的各地民居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实际情况依山就势、就地取材,衍生出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形制。
黄土高原窑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穴居建筑。按构造方式,窑洞可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其中下沉式窑洞是最为独特的一种,是在相对平坦开阔的黄土地面向地下挖掘出的一个方形大坑形成院落,然后再在这个院落的四壁横着开挖窑洞,或是作为客厅,或是作为厨房......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下沉式窑洞不断适应人类居住生活要求,一直沿用发展至今,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汇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下沉式窑洞是人类穴居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在世界上,除北非突尼斯少数几个村庄有下沉式窑洞外,唯独我国大面积存在着着这种民居形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
陕西中部的柏社村因是该特色民居的聚居村落,“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是进到村里的奇特体验,进去村里看不到房屋,只看到院落里伸出的树梢。院落中的各窑分为主窑、副窑、厨窑、牲口窑、粮窑、柴草窑、门通道窑等各种功能的窑。坐北朝南的主窑给老人居住、东窑给妇女儿童居住,西窑放杂物,其中有一孔留作门洞,设有斜坡形通道升上地面。
下沉式窑洞中蕴含着丰富的低碳建筑理念,地窑建筑,除门窗外几乎不用建筑材料,造简费用低廉,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居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因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被称为“绿色建筑”。关于排水,我们祖先在建造是也有充分考量,窑顶上的地面夯实,并向外有倾斜的小坡,这样下雨时地上不积水,可保护窑洞。地坑窑院中要挖一口深约10米的渗井,井口上缩小成一小孔,比地面略低,用来收存坑院之雨水,可作为生产生活非饮用用水,在西北干旱降水少的气候环境中也可发挥一定作用。尤为神奇的院外鸡鸣犬吠、车来车往一片嘈杂,进入窑洞,竟能安静不少。
下沉式窑洞作为在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之下形成特色民居建筑,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富裕,政府建设新农村的惠民政策普及,晋陕冀很多地方的此类建筑都被废弃,村民在附近盖起来新式的房子,直到近些年乡村旅游的兴起,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当地政府和村民逐渐意识到传统民居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等,在一些保存尚为完好的村落对这些建筑全不断改进,修缮,加以保护传承。如今柏社村的下沉式窑洞已经作为特色乡村旅游与周边旅游景点联动发展。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建筑其实反映的是当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保护与传承凝聚着祖先们智慧的民居建筑。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
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专注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农场、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规划与策划设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要创意,怎么办?
专家热线:
17710202890(微信号同步)
公司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