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戏曲文化-昊鼎河北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李冠廷中国戏曲文化-昊鼎河北文化传播集团有限公司

李冠廷

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由古发展至今,剧种繁多,唱腔流派复杂,地方戏形式多样,我独爱昆曲,并非因为其“水磨腔”的柔美音韵,而是因为,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相比其他几大剧种,其兴盛时期与元代最为接近,所以,其剧目的精神风貌,也最为接近元杂剧。



国人想起中国文化,向来有此一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短短几字,却概括出了中华文化,在每个时代取得的最辉煌的成果,元曲亦如是。虽然中国戏曲,在表演形式、行当分类、服饰细节、唱腔动作上,直至明代才趋于成熟,我却始终认为,中国戏剧的真正辉煌时期,在元代,在于元杂剧,一种在表演上,比起后世华丽荼蘼、万分讲究服饰场地的京剧,形式可以说是简陋粗旷的戏剧,却于精神境界上,远远超越了今日被奉为国粹的京剧。为了取乐皇室而形成的京剧,华丽肃穆,其剧本内容依托于传统封建专制主义,或许,京剧在唱腔上是戏曲的集大成者,但是,在内容上,不过是统治者宣扬无人道的忠君思想,迂腐的理学观念的工具,而脱离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各大地方戏。真正在剧情内容上,达到了恢弘之美,穷尽了一个时代喜怒悲欢,寄托了从市井流民到文人士子的愿景,于看似光怪陆离的情节中折射出世间百态,唱尽忠义与情爱,大书郁愤与悲哀,歌颂自由与反叛,渴望正义与公理,能在艺术上,足以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戏剧比肩的,唯有元杂剧,以及可以算是脱胎于元杂剧的昆曲。


关汉卿、马致远等注定留名中国戏剧史的伟大剧作家,还有许多未曾留名,却写下了触动人心的伟大作品的元杂剧作家,虽身不逢时,不能出入庙堂,却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滔天权臣也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正是由于元代初期,士子因地位低下而大量进入戏剧行业,元军一开始对传统儒学的不接受,才使这些不甘受束缚的文人,脱离了理学的沉重枷锁,创造出有着极大生机活力、有着极大情感共鸣力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再添一座丰碑。



在精神风貌上最大程度继承了元杂剧、又在唱腔、行当、服饰等方面逐渐趋于完善的昆曲,能兴盛将近几个世纪,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正如世间枯荣生死之理,任何事物在经历极度的繁盛之后,总要免不了走向衰落,大气恢弘的元杂剧在元朝大举汉化之后,失去了那种在绝境中迸发的极端之美,更在南迁之后,为当地南戏渗透同化,失去了初生时的万种不屈意气,由不屈走向妥协,文人士子再度走上仕途,以致很难有高文化水平的剧本现世。如此一来,剧情媚俗,人物脸谱僵化,无怪乎最后被更适应市民口味的南戏取代。


所谓不破不立,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已经有了成熟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其独特性,不同于文学也不同于影视剧,这是戏曲的优势,需要保留的优势。但是,在剧目内蕴的文化内涵上,却需要作出极大的革新,不能再囿于传统剧目,禁锢于前人的视线与思维中,而要让戏曲的表现力在现代社会中发扬。
-------昊鼎盛世

2019-04-13 | 热度 305℃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