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波波头亲密关系-如何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江湖人称婧掌门

亲密关系|如何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江湖人称婧掌门
【人生感悟】
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合理的家庭界限对家庭关系的维护作用重大,在执行中却常被误解或忽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这个问题。
01
什么是合理的家庭界限?
界限是结构家庭咨询[StructuralFamilyTherapy;Minuchin,1974]中的一个概念。结构家庭咨询的核心理念是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来理解和调整家庭内个体成员的行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会简单地认为家庭中的某一个人出了问题,而是会看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是否存在不妥当的地方;其中就包括模糊混乱的界限。
每个家庭里都有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体现了家庭成员的不同身份、角色、职责。主体的家庭部门包括夫妻部门、父母部门、子女部门、兄弟姐妹部门;很显然,有的部门是同样的人在履行不同的家庭角色和职能。
关系健康、界限明晰的家庭里,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彼此间能够互相沟通合作,但不会频繁跨界干涉其它部门的事务。同时,各个部门也都有处理内部事务的能力,不需要总把外部的人牵扯进来以解决内部的问题。
合理家庭界限最根本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尊重、包容彼此在各自事务上独立的看法、立场、选择,而不过分干涉其他家庭成员的职能范围,同时也不会接受他人的过分干涉。
我们举例来看看家庭界限会有什么样的体现。
有位太太怀疑先生有外遇,但先生对她的指控坚决不承认。同时,虽然先生否认有外遇,但却继续做出很多在太太看来表明他已经变心的行为。比如晚归时太太问他到哪儿去了,他会含糊其辞。
于此,先生的言语和行为传递出相互矛盾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在亲密关系中,很容易使焦虑感陡增。太太既放不下心里的疑问,又不知如何与先生有效沟通,一时间非常痛苦。
在这样的心境下,她问8岁的女儿:
如果爸爸不要我们了,你跟妈妈过好吗?
她还跟女儿说:
你记着:男人不可靠。你以后千万不要相信任何男人!
我想这位母亲主观上无意伤害孩子,甚至是希望能够保护女儿免受自己目前正在经历的痛苦。但是她对女儿情绪化的过度倾诉,很严重地破坏到家庭界限,使夫妻双方难以有效处理夫妻内部的事务,也使女儿被迫背负起与她的年龄、角色不符的重压。
前面这个例子是父母把子女卷进夫妻事务对界限的破坏。父母若过分干预子女的亲密关系,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类对合理界限的破坏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
女生小时候父母离婚,母亲一个人把她拉扯大,彼此感情非常亲密、无话不谈。结婚以后,她保持了这样的习惯,会把与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与妈妈分享。
两个人开始想要孩子时,虽然年纪都不大,但却非常不顺利。女生自己看了医生以后没检查出问题,然而就是怀不上。
她在焦虑的心情下向妈妈倾诉自己对问题出在哪儿的担忧和猜测。妈妈很心疼女儿,回头就去一个老中医那儿给女婿开了副进补的中药,拿来给女婿服用天之衡。
这使男生觉得很难堪、生气。他怪太太不给两个人留一丁点儿隐私,觉得女生妈妈开药给他调理是对他的一种变相的责难。
女生的过度分享和妈妈不请自来的介入,虽然都没有任何恶意,却同时伤害到三个人:太太觉得很冤枉,妈妈觉得好心被辜负,先生觉得隐私被侵扰。造成这一系列伤害的原因,就是在夫妻没有达成一致前,一方单向地打破家庭界限,引进了原生家庭的过分介入。
02
家庭界限为什么重要?
有的朋友会问:难道全家人一团和气、不分你我,不好吗?为什么非要讲界限那么生分呢?
其实合理界限是家庭成员能有良好互动模式的基本保证。
这样的互动模式是亲密的,但却不是过分相互依赖、干扰的。维护合理的界限不是与原生家庭分道扬镳,而是使亲密关系能有正常运行和发展的空间。
当两个人组建自己的小家,彼此就都有了一个新身份:我们成了某人的先生/太太。这个新身份是建立在亲密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之上的,需要两个人能适当从依托于父母的子女身份中独立开来。
如果父母常常介入子女的亲密关系,往往并不是有意要把小家拆散。他们可能只是对于子女作为另一个人的亲密爱人这个新身份,一时难以适应,而坚持用惯有的方式去关爱、保护子女,去维护与子女的情感联系。
在这个适应阶段,需要你能用更成熟的心态去经营和维护与父母的关系,而不是对他们的过度干预一味退让。
回想我们小时候,如果执意想做某件事儿,但父母认为这件事对我们的成长不利,那不管我们求得有多苦,他们可能都不会肯同意。
当我们的诉求不被支持时,可能会抱怨说:
别人的父母都同意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呢!
或者:
你不肯答应庆云一中,就是不爱我!
父母听到这样的话,一定觉得很难过、很委屈。可是成熟的父母不会因为子女情绪化的反应,而改变他们认为对子女成长最有利的决定。
有时我们并不是很明了怎样才算是成熟有爱的回应。父母过度介入你的亲密关系时,可能觉得是在尽心尽力替你着想;你不去拒绝这样的过分干预,也可能觉得是为了全家人的和睦。可从实际效果来考量,你会发现模糊的家庭界限是一条会让所有人都很辛苦、痛苦的路。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双面胶》这部电视剧。
故事里的先生对于原生家庭的过度介入采取了很多人都喜欢用的两面迂回战术,会一边附和母亲,一边求太太看他的面子忍一忍。
比如母亲趁太太回娘家,抱怨媳妇儿在饮食上不够克制谦让,说两个人各种日常花费太大,存不下钱。同时还要求儿子不要把这些话告诉太太,说这是母子两个人的悄悄话依蒂安斯。
母亲的这些做法,显然干扰到家庭界限。那先生的回应呢?六六在小说中用了四个字:“点头称是”。这样的默认,实际上支持了母亲对家庭界限的破坏。
先生可能觉得接受母亲的意见和干预清穿之十福晋,是顾全大局,是爱和孝顺。但这份“孝顺”有没有真给母亲带来幸福呢?这个家庭在电视剧版中闹到离婚,在小说版中更是闹出人命。
我想先生的母亲哪怕不待见媳妇儿的某些做法,也一定不希望看到儿子家破人亡。从这个角度讲,先生在孝顺的名义下放弃对家庭界限的维护,可以说是事与愿违。
爱父母金凤花姑娘,应该要考虑得比他们更成熟、看得更远,做出真正能让他们放心、幸福的选择。
03
给合理界限正名
很多时候一提到家庭界限这个问题,有的朋友会非常有心理压力。他们会说:
可我很爱我的父母;
父母是我最亲的人;
恋人可以再找,父母是一辈子的;
……
这样的表达透露出一个观点,就是说认为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意味着对家人的背叛和伤害。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某种程度上讲,把家庭界限等同于不孝,反而给我们做到成熟有效的孝顺带来很大的阻碍。因为它无形中把家人和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儿放到了对立面上。
我们平时也会听到一些言论,暗示我们如果与父母讲分寸,就等于有隔阂。比如,有的妈妈看到儿子对媳妇儿很体贴,会带着醋意说:
真是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啊!
看到女儿维护女婿,就讲:
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胳膊肘往外拐啊!
子女听了这样的话可能会想:
我还没怎么样父母都已经这么难过了;我要真和他们讲分寸,不知道他们会多伤心呢!
其实爱子女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干预他们的生活,孝顺父母也不等于要接受他们的过度介入。清晰的家庭界限,本质上是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爱护所爱的人,包括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和彼此的父母家人。
我们反复强调合理界限的重要性,大家一定要记住合理两个字。我们并不是鼓励大家和父母越疏远越好;也不是说越疏远,亲密关系就能发展得越好。
相反,与家人有合理界限的成年子女更可能和父母有成熟度更高的亲近;这种亲近不是干涉、勉强对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而是尊重、支持对方以及对方的选择。
有的朋友在维护家庭界限的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都市万兽王。比如对家人的过度介入先一味忍耐,忍到忍不住时,就与父母产生激烈的对抗和冲突;过后看到父母很伤心,又很自责屠神之路,继而恢复到对家人的过度介入忍耐纵容的状态,甚至迁怒于亲密关系中的对方,怪对方影响了自己和家人间的感情。
其实过分的疏远或忍耐,都恰好是彼此间的关系缺乏分寸的表现。实际上,与原生家庭界限明晰的夫妻可能经常接受父母合情合理的意见,但在需要说“不”时,不会觉得因为不知如何拒绝而勉强接受。
被动地由父母左右夫妻间的内务,是界限不明的表现;而有选择地邀请家人参与夫妻俩一致认为适合他们参与的事务,可以算是彼此之间界限得当的表现。
04
界限感与罪恶感
在我们的文化里,情感关系的亲密度常常表现为彼此联系的紧密度谭功炎,对父母的孝顺又在很大程度上强调“顺”。什么叫顺呢?有的朋友理解为父母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既然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也总希望我们好,那凡事听父母的话好像就是对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
在这样的心态下,当我们想到要与原生家庭间有界限,往往有很强的罪恶感,觉得好像是在预谋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儿,心里负担非常重王保长后传。
回想我们小时候,可能会觉得成天缠在父母身边最踏实、有安全感。我们可能会不想去上学,担心他们把我们送到学校,就不再来接我们了。
而爱我们的父母,不管心里有多么不忍,会明白我们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不能再总守在自己身边。因此不管我们哭闹得多厉害,都会坚持让我们上学。
等我们成长到有能力组建自己的家庭时,应该也要有相应的成熟度来坚持做一些不容易、却必要的决定。其中就包括建立和维护与原生家庭间的分寸。
你要明白,合理的家庭界限不仅是为了给你的亲密关系以成长的空间,也是对父母成熟、理智的爱护和孝顺。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夫妻闹矛盾龚刚模,其中一方在气头上向家人倾诉、抱怨。而我们在气头上对事件的看法和叙述往往比较片面,让听者以为总之都是对方不好。
心疼我们的父母只接收到单方面的信息,很容易焦灼、武断地对对方做出一个负面的判断,比如觉得媳妇儿不贤惠,或者觉得女儿跟着女婿很委屈。
过几天,夫妻俩和好如初了,而被牵扯进来的父母却还在受着这种担忧的折磨,心疼自家儿女遇人不淑。
我们把家人卷入亲密关系内部的矛盾,往往是因为与亲密关系中对方的矛盾让我们焦虑而无法自我平复,于是不由自主通过拉进第三方来求得情绪上的暂时排解吴柳芳。这样的出发点虽然不是主观恶意,费贞绫却是自私自我的,很容易无形中给父母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伤害。
05
那到底怎样去和原生家庭划界呢?
1)重行动,轻言语
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所传递出的讯息。有的朋友会在父母干预得自己很烦或者引起激烈冲突时,口头上宣告一下主权。比如对父母说:
我的事儿,你别管!
但在行为上却继续接受他们的过度介入。
如果你的行为与言语表达互相矛盾,那你言语上的划界不会有太大作用。
就像,假如有朋友总对你说:
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但你发现她总在背后损你骂你,在你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你会明白对方并不真正当你是朋友。
因为实际行为对关系模式的界定比言语来得更生动、直接、有效。
家庭界限的建立也是同一个道理。如果你光喊着独立的口号,要求家人不要干预你的亲密关系,但执行起来总是妥协退让,那你的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间的界限多半会模糊不清。
2)行为的重复和坚持
合理家庭界限的建立,还需要行为有一定的稳定性,需要一个重复和坚持的过程。这个过程建立在你对合理界限的不偏执的理解和心态平和的执行上。
比如,你有心对与妈妈的过度分享做一些调整。于是你决心不告诉妈妈先生最近借了几万块钱给他的朋友,而你并不太赞成。这个有选择的不告诉可以算作维护了夫妻内务和原生家庭间的界限。
然后隔天妈妈问你说:我看他好像心情不太好,你们之间没什么事儿吧?你回说:
是啊,他前段时间非要投股票,结果赔了好多,我们今年本来要出国去玩儿都只有取消了。我正跟他怄气呢!
这个情绪化的抱怨性倾诉就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之前对合理界限的维护,因为你对界限的界定和维护缺乏稳定性。
再比如,有的朋友对家庭界限的维护比较情绪化。今天遇到某件事儿觉得父母神烦,就很一刀切地拒绝他们的关心和意见。隔天觉得过意不去,在自责愧疚的情绪之下就反转到一切全听父母的。
一会儿特别隔阂,一会儿完全没有界限,两个极端都不能算合理,这样的大起大落也没法儿建立清晰的家庭界限。
3)“管好”自己的家人
与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最好是夫妻两人能分别主管来自自家父母的过度介入和干扰。
如果你的行为透露出对合理界限的看重,会对你的家人起到示范作用。相反,你如果对家人的过度干预显得无所谓,那你的家人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尊重你的亲密关系。
比如:小两口想年假去美国玩儿,妈妈知道后赶紧劝说:
你们别走那么远,又贵又麻烦!不如就去新马泰吧,性价比高。
男生想了想,答应说:
妈,你说的有道理,听你的!
然后回家跟太太讲:
我们还是去新马泰吧;我妈说我们该存钱了。
到底去哪儿旅游昆明现状,本身不是件大事儿。但先生的处理顺序破坏了合理的家庭界限,这要比去哪儿玩儿严重得多。
我建议你有意识地养成一个好习惯:涉及到夫妻双方的事儿,先和对方商量,再作回复。
哪怕父母的意见只涉及到很小的事儿,甚至你预期对方一定会同意红楼之贾瑚,坚持先与对方商量既能维护关系分寸,也是向家人示范你对合理界限的看重。
4)从小事儿入手
养成先和对方通气儿的习惯,不仅能起到示范作用,也使对家庭界限的维护能从小处做起峰不二子,而不是等到矛盾升级时,才激烈反对。
比如,妈妈打电话说周日有亲戚会来,要你们一起回家吃晚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周末没有别的安排,很多人会先答应下来,然后再转告对方这个既定的安排。
可从建立合理界限的角度出发,你需要先和对方商量,然后再回复妈妈。哪怕你已经决定这个饭一定要去吃,告诉家人你需要先和对方商量,是对合理界限的维护和示范。
事情本身可能很小,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心与对方商量,并且让你的家人感受到你对对方的尊重、在乎。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种不同的回应:
第一种:好,我回去告诉ta。这是通知亲密关系中的对方的姿势。
第二种:我先和ta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给你回话。这是与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商量、共同决定的姿势。
常有人劝自己的另一半:
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们就顺着父母的意思吧。
或者:
我爸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你就忍一忍吧。
然而忍到忍不住时总爆发,反而给两个人和彼此的家人都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来想尽量顺着父母,结果却搞得大家都没有练习和适应家庭界限的机会。于是一旦你决定在某件事儿上不得不坚持,所有人都会很不习惯、难以接受。
5)需要你的独立来撑
要想维护好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间的界限,还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成熟度和独立性。
男生二十多岁,毕业后找工作很不顺利,一直住在家里,吃穿用度都由父母负担。后来男生交了一个女朋友,彼此很中意,可他的父母却觉得女生配不上自家儿子,非常反对。
男生在父母面前说尽女生的好话,可他们意见很坚决:
你要继续和她在一起,就给我搬出去!你的事儿我们管不了,起码眼不见心不烦。
在这种情况下,男生要求父母不要介入自己的亲密关系、尊重自己的选择会不会奏效呢?挺难。
因为想有效地拒绝家人对亲密关系的过分干预,需要你有相应的成熟度和独立性。如果在生活中的所有其它方面都还需要父母来庇护操心,单单指望他们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上把自己当作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就不太现实。
与家人划定合理的界限,不仅是当他们的介入跟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也包括拒绝他们的过度帮助。
6)预计到家人的反作用力
很多人对维护家庭界限的碍难,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与家人讲分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跟父母闹别扭的时候,心里会堵得慌。这是因为亲情的紧密联系使彼此的情绪尤其容易互相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不开心、不适应可能会使你对家庭界限的维护感到很艰难。
这就要求你对为什么要去维护这个界限有清晰坚定的认识,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平复自己的情绪。
本来你和父母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小家,现在有一个系统以外的人和你组成新的亲密关系。这是对与家人既有关系模式的挑战,对原生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是个很不容易的适应过程。
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有的父母出于焦虑、不舍、害怕失去,可能会有比较极端、悲观的表达。子女听到父母这样说,往往很伤心,从而也情绪化地说出伤人的话,或者干脆放弃对家庭界限的维护。
比如,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母亲:哎,真是娶了媳妇儿忘了娘东岛国啊!你媳妇儿说什么就是什么,妈的话就当耳旁风啦……
儿子:妈,你千万别这么说!我按你说的做还不行吗?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这类场景中的母亲好恶毒。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中,所有人都是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做着觉得最讲得通的事儿。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既然但凡自己一感叹,儿子就立马抛弃对家庭界限的维护,那她可能会觉得情绪化的抱怨就是与儿子保持紧密联系的最有效方式。
儿子与其劝服母亲不要做出情绪化的反应,不如先学会平复自己的情绪,通过回应机制的改变来调整彼此的互动模式逖的读音。
06
案例分析
张先生和张太太结婚不久,感情很好。
婚后两人和张先生的父母住同一个小区,张妈妈常会来小夫妻的新家,帮他们打扫一下卫生。她有时会抱怨说两个人家里太乱,问儿子媳妇儿做家务是否勤快。
夫妻俩并不太理会婆婆的这些唠叨,可爱波波头觉得既然有人帮着做家务,自己省了好些事儿,那她多点评几句也没关系。
结果有天婆婆直接责问媳妇儿:
你老公成天这么辛苦,你是不是也该多收拾收拾家啊?我儿子回来看着这一屋子,不心烦啊!
太太当时就很火大地回过去:
我们俩结婚前就商量好了,他是要帮我做家务的。我又不是他娶来的佣人,我也挣一份工资。你不要用你的老观点来管我们的事儿!
可想而知,本来还算和睦的家庭关系里埋下了矛盾和冲突的种子。
那张先生和张太太可以怎样更有效地来维护家庭界限呢?
首先在张妈妈主动帮忙打扫的时候,张先生最好能对妈妈说:
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怎么来处理家务,妈你不要太操心;你有时间多休息一下。我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没问题。
如果婆婆要动手打扫,最好张先生能够拦住。
虽然拒绝张妈妈的主动帮助意味着夫妻俩可能要多做一些家事儿,但界限的维护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承担。如果两个人能及时回绝婆婆幅度较小的过分介入,就是对家庭界限的有效维护和示范。
其次,女生面对婆婆的责难,只需要说:
妈,谢谢你帮我们做这么多。
然后,就犯不着有更多言语上的回应。
这么做首先避免了在气头上和婆婆直接理论。我们前面提到,合理的家庭界限是执行出来的,不是宣告出来的。相反,言语上的不择时机和过分强硬很容易使对家庭界限的维护从一件很正常、善意的事儿变成充满火药味儿的对抗。
如果婆婆继续对两个人在家务上的处理过分点评,应该由先生温和却坚定地回绝来自他的原生家庭的过度干扰。
此外,面对婆婆的责难,太太需要尽量理解婆婆的动机并非恶意。因为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那时汉朝,对方的行为常常会验证你对ta的出发点的判定。
也就是说,假如太太认定婆婆是成心找她麻烦,她在与婆婆的互动中就可能会很自然地带有自我保护和对抗的意味,而婆婆的回应也更可能印证这个负面的预设。
假如太太相信婆婆的出发点是希望两个人的生活质量更高,那她也更可能有平和的应对,而不是情绪化地使矛盾加剧。
祝大家都能享有合理清晰的家庭界限!
难道你不点一下我吗?~

零投资在家 / 兼职学习网上创业,有需要了解的朋友请联系主编老师
qq:2669711729微信:782141761备注:创业
2017-03-23 | 热度 308℃ 全部文章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