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廷中国当初,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吃喝玩乐事儿
李冠廷一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跟大时代息息相关的。
可能现在的年轻一代,从有意识的时候开始,就觉得中国经济很繁荣,GDP每年双位数增长,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
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探索后面的历史。
《每个致富机会,都是有时限的!》文章讲过,我爸因为上世纪90年代开厂做制造业,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浙江,有太多的中小老板,是靠制造业发家致富的。
甚至在不少浙江人观念里,拥有制造工厂的,才能称得上是老板,(有些语境里,老板是个比较崇高的词,包含着有本事、受人尊敬的意思)。
估计也一样,没几个开工厂致富的老板会去想,为什么他当时买了几台机器,就给人家做零配件,几年下来就发了财,而现在,为什么有人同样这么做,却赚不到钱。
这些“莫名其妙”富起来的有钱人,就像现在的拆迁户,突然间拥有了四五套十几套房子,他们想不出突然发财的成因,只能归结为运气,或者是,祖上有德。
但实际上,所有因为制造业富裕的中国人,都要感谢中国当时的稀缺性竞争力——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
就算是整个中国,当初能够崛起,到现在繁荣富强,也要归功于这个稀缺性优势。
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四次产业大转移(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最大受益者,从而奠定世界强国的基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的发展跟坐了火箭似的,飞速前进,直到现在。
二
先让我花些时间讲讲,历史上的三次产业大转移。
在每一次全球产业大转移中,都会让一些拥有稀缺性优势的国家,在短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强国。
全球第一次产业大转移,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最先利用机器生产商品,这样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让英国商品拥有超高的性价比优势,席卷全世界。
于是,英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霸主——日不落帝国。
全球第二次产业大转移,开始于二战后。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冷战开始后,美国在欧洲扶植德国(西德),对抗苏联,在亚洲扶植日本,为朝鲜战争提供物资。这让德国、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成为经济强国。
全球第三次产业大转移,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日本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源匮乏,只好把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周边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承接,“亚洲四小龙”崛起,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强国。
三
时间又到上世纪90年代。
1990年,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经济发展取代军事对抗,成为世界主题,全球掀起一波经济建设浪潮。
日本人玩金融、炒房子太过火,又被美国人阴了一招,签了个《广场协定》,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公司破产,元气大伤,日本制造业优势受到冲击。
而台湾、香港、韩国这几个亚洲四小龙,受困于国土(地区)面积太小,资源也匮乏,加上劳动力成本又上涨,又需要一个成本更低的地方,来开设工厂。
天时地利人和,这时候的中国,正好具有这样的稀缺性竞争力。
1992年,邓公南巡,确定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给外资和民间资本吃了定心丸。(1992年之前政策摇摆,在中国做生意,时而合法,时而非法,在我童年依稀记忆里,我爸妈当时赚了些钱,但总是担心被没收。)
于是,整个中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开始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中国欢迎外国人来投资。
而当时的中国,有太多稀缺性竞争优势,劳动力便宜,工资低、无福利(当时哪用交社保!),资源众多,原料便宜,而且,环境可以污染,可以发展西方国家禁止发展的高污染产业。
还有土地,价格便宜不说,有些城市为了招商,还会半卖半送。
而且,当时的中国人还很贫穷,渴望富起来,工作任劳任怨,还喜欢加班(超时工作),更何况,那时的中国人工作做事“单纯”(不耍心眼),“老实”(踏实认真,不浮躁)。
港台人、日本人、韩国人、欧美人一看,这政治上没问题,投资有保障,不用担心钱投进来被吃掉,制造成本上,更是便宜,比他们本土制造成本要节省大半,这么棒的生产基地去哪里找!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潜在的消费大国,有11亿潜在的消费人群,让外资们欣喜若狂!
于是,外资们开始轰轰烈烈地在中国投资建厂,港资、日资、台资、韩资、美资等纷纷在中国各个城市,建立生产基地,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外资投资“落户”的同时,也让无数的私营中小企业兴起,外资工厂需要大量的配套加工服务,比如配件加工、服务外包等。这样短短几年,让一大批人先富起来,比如浙江的中小老板们。
在这场上世纪90年开始的,第四次产业大转移中,中国就如同第二次的日本,第三次的台湾、香港、新加坡一样,迅速崛起,加上2001年加入WTO后,市场进一步打开,外资更加疯狂涌入,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制造业大国,也成为世界强国。
四
你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中国还保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这背后也是有稀缺性因素的。
便宜的劳动力,实在太多了。中国的青壮年劳动力,至少三四亿人,比日本加上美国的总人口还多。
也不怕员工加工资,因为劳动力多,一波接一波,你走了,自然会有人会顶上,反正,都是简单的加工装配工作,只要手脚不是残废,谁都会做。
而在欧美国家有工会,工人时不时闹罢工,不给工人加工资,政府也会干预,在中国,外资们就不用担心这些。
这也可以解释,中国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什么都涨,就工资没涨”的原因,因为工资一涨,外资会撤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就不保,会影响GDP增长。看看富士康的做法,就知道了。
环境可以污染,这块也就不多说,环保问题是直到最近几年,才受到重视的,老外开心地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的高污染产业。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多,足够满足制造业上百年的原料供应,这块也不多说。
要多说的是,中国的汇率问题。
五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在低位,是中国能够确保“世界工厂”地位的稀缺性武器。
从1994年到2005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十年人民币兑美元一直维持在8.27:1。
汇率低,汇率贬值,有利于出口,因为出口的商品便宜,销量就好。
而这十年,中国跟美国(世界上最大的购买者)做生意,都是贸易顺差,就是说中国的出口额大于美国的出口额,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人赚了美国人很多钱。
按照正常汇率来说,中国的汇率应该逐渐上涨才对,而中国的汇率(人民币兑美元),在这十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是美国一次次指责中国操控汇率的原因,也是欧美一直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的一大原因。
但对于中国来说,汇率不能变,或者说,不能大幅升值。人民币一旦升值很多,“中国制造”商品,在西方国家的价格就会变贵,买的人会少,这就会影响中国工厂的生产,影响中国人就业,最后影响到中国经济增长。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一次次顶着美国的压力,就算2005年后的几次汇率改革,也是小心翼翼,因为弄不好,会引发大规模的外资撤资潮,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局。
六
不管现在的人们,也包括郑先生我,会嘲笑中国沦为“世界装配工厂”,只是简单的把产品组装下,没有多少技术含金量。
但不可否认,当初让中国崛起,让中国富起来的,正是这些简单的制造、装配、加工动作,就是这些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好比人穷的时候,只要能赚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人有点钞票后,就可以挑活干。
中国也是如此,当初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优势,让中国“脱贫致富”,有了些钱后,这几年中国开始发展高科技产业,重点布局“中国制造2025”,实现产业换代升级。
就是,不想再赚“简单容易被取代”的辛苦钱,想赚些“有高科技含量、有专利权、高价值”的长久钱了。虽然,我觉得中国这个制造业升级,被房地产耽误了,晚了好多年,但总比迟迟不升级好。
谁知道,中国的产业升级计划,被美国人看破,今年2018年开始,跟中国人打贸易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扼杀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
因为高科技产业赚钱实在凶猛,一块小小的芯片可以卖多少钱,中国得加工多少件衣服、生产多少个零件,才赚得到相等的钱。
一旦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拥有高科技研发能力,能制造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科技产品,那未来,也就没有美国人什么事了。
七
最后,再回到中国当初的稀缺性优势,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
中国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不可能总是廉价的。
中国人口从2012年开始进入转折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青壮年人口逐渐减少,老龄化社会在提早到来,环保严管,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已经在动摇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根基。
其实,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大转移,已经在进行当中,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在逐步承接中国转移过去的,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历史也是公平的。
这些东南亚国家,跟当初的中国一样,拥有更便宜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然后,在这次产业大转移中“发家致富”,崛起,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成为强国。
而这些简单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出中国后,又迫使中国全力以赴,发展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这又将给中国,增添新的稀缺性竞争力,让中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更多文章
破解香港“兴起、繁荣、衰落”之谜?
上海建了个港口,新加坡就开始衰落!
寻找稀缺品
打造稀缺性技能
培养稀缺性眼光
利用稀缺性赚钱,享受稀缺性美味!
郑先生微信:37410098